⒈ 濮上:春秋时卫地,青年男女常歌舞幽会于其地。用以指靡靡之音。
⒈ 相传春秋时,卫灵公到晋国访问,途中夜宿于濮水之上,半夜听到琴声,就命令乐师师涓记下。到晋国,见晋平公,就使师涓弹奏,师旷听到,手按琴弦说:「此亡国之音,为纣王乐师师延所作,当武王伐纣时,师延向东逃逸,至濮水,自投江水而死,所以凡听到此乐者,国家必定衰败。」见也作「桑间之音」。
引《史记·卷二四·乐书》唐·张守节·正义。后以此比喻淫荡亡国之音。《三国志·卷二五·魏书·高堂隆传》:「作靡靡之乐,安濮上之音。」
近靡靡之音 郑卫之音
⒈ 支持词语查询,简体、繁体、港台词均可。
例如 “ 濮上之音 ”、“ 漢語 ” 等;
⒉ 支持词语拼音查询,有无空格和声调均可。
例如 “ pú shàng zhī yīn ”、“ pu shang zhi yin ” 或 “ pushangzhiyin ” 等;
⒊ 支持词语简拼(首字母缩写)查询。
例如 “ 濮上之音 ”,输入 “ pszy ” 或 “ PSZY ” 均可;
⒋ 支持单个汉字查询该字的组词。
例如 “ 濮 ”、“ 上 ”、“ 之 ”、“ 音 ” 等;
⒌ 输入汉字拼音以外的字符会自动忽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