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旧时官府、慈善团体或人士施粥以赈饥民之所。
引《明史·袁应泰传》:“山东 大饥,设粥厂哺流民,缮城濬濠,修先圣庙,饥者尽得食。”《清史稿·世祖纪二》:“乙酉,设粥厂賑京师飢民。”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报应·德报》:“康熙 癸卯岁大饥,偕弟 公逊 设粥厂於 南翔 甫里,日计粟五十石,罄家賑济。”萧乾 《往事三瞥》:“于是,就摸着黑,嚓嚓嚓地朝粥厂走去。”孙犁 《澹定集·乡里旧闻三》:“他们走了以后,不久在 义里村 就设立了一座粥厂。”
⒈ 慈善家在荒年或隆冬时,施粥赈济贫民的地方。
引《清会典事例·卷二七一·户部·蠲恤》:「凡拯济饥民,近城之地,仍设粥厂。」
⒈ 支持词语查询,简体、繁体、港台词均可。
例如 “ 粥厂 ”、“ 粥廠 ” 等;
⒉ 支持词语拼音查询,有无空格和声调均可。
例如 “ zhōu chǎng ”、“ zhou chang ” 或 “ zhouchang ” 等;
⒊ 支持词语简拼(首字母缩写)查询。
例如 “ 粥厂 ”,输入 “ zc ” 或 “ ZC ” 均可;
⒋ 支持单个汉字查询该字的组词。
例如 “ 粥 ”、“ 厂 ” 等;
⒌ 输入汉字拼音以外的字符会自动忽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