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车上的铃铛。挂在车前横木上称“和”,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“鸾”。
⒈ 古代车上的铃铛。挂在车前撗木上称“和”,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“鸞”。
引《诗·小雅·蓼萧》:“和鸞雝雝,万福攸同。”毛 传:“在軾曰和,在鑣曰鸞。”《汉书·五行志上》:“故行步有佩玉之度,登车有和鸞之节。”宋 陈亮 《酌古论三》:“於是驾以轻车,鸣以和鸞。”章炳麟 《原儒》:“礼、乐世变易,射、御於今麤粗,无参连白矢交衢和鸞之技,独书、数仍世益精博。”
⒈ 系在车上的铃铛。
引《诗经·小雅·蓼萧》:「既见君子,鞗革忡忡,和鸾雝雝,万福攸同。」《文选·司马相如·难蜀父老》:「鸣和鸾,扬乐颂。」
⒈ 支持词语查询,简体、繁体、港台词均可。
例如 “ 和鸾 ”、“ 和鸞 ” 等;
⒉ 支持词语拼音查询,有无空格和声调均可。
例如 “ hé luán ”、“ he luan ” 或 “ heluan ” 等;
⒊ 支持词语简拼(首字母缩写)查询。
例如 “ 和鸾 ”,输入 “ hl ” 或 “ HL ” 均可;
⒋ 支持单个汉字查询该字的组词。
例如 “ 和 ”、“ 鸾 ” 等;
⒌ 输入汉字拼音以外的字符会自动忽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