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郑人有薪于野者,遇骇鹿,御而击之,毙之。恐人见之也,遽而藏诸隍中,覆之以蕉,不胜其喜。俄而遗其所藏之处,遂以为梦焉。顺途而咏其事,傍人有闻者,用其言而取之。既归,告其室人曰:'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,吾今得之,彼直真梦者矣。'”后以“覆鹿寻蕉”比喻恍忽迷离,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,一再失利。
引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郑 人有薪於野者,遇骇鹿,御而击之,毙之。恐人见之也,遽而藏诸隍中,覆之以蕉,不胜其喜。俄而遗其所藏之处,遂以为梦焉。顺途而咏其事,傍人有闻者,用其言而取之。既归,告其室人曰:‘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,吾今得之,彼直真梦者矣。’”
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慈训》:“鸊鵜寒莎鸡动,乌轮兔驾迅长空,覆鹿寻蕉恍梦中。”
清 钱谦益 《长干行》:“且将分鹿付覆蕉,覆蕉莫以亡羊笑。”
清 赵翼 《六十自述》诗:“鬢丝禪榻影飘萧,看尽人间覆鹿蕉。”
王毓岱 《乙卯自述》诗:“覆鹿忘前梦,犹龙悟守雌。”